华盛顿,2025年4月24日——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Axios等多家媒体披露,特朗普政府近期正重新评估对华关税政策,拟将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削减幅度超过50%。这一动向被视为美国应对国内通胀压力及平衡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举措,或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新转折点。
政策调整背景与动因
经济压力倒逼改革
美国当前通胀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024年食品价格涨幅达6%-7%。特朗普政府内部文件显示,前总统任内加征的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每年导致美国家庭年均负担增加约100美元,企业供应链成本上升5%-10%。多名共和党议员近期公开呼吁“关税政策需服务于本土经济而非政治对抗”。
产业与民意双重驱动
美国商会数据显示,钢铁、铝制品等工业领域因高关税导致生产成本激增,部分企业被迫转移产业链至东南亚地区。同时,自行车、家电等消费品关税削减呼声高涨,消费者权益组织称“降低关税可直接缓解民生压力”。
政策调整范围与争议
重点领域:白宫内部讨论倾向于优先削减日用消费品及中间品关税,保留对半导体等“战略行业”的限制。
政治分歧:部分鹰派议员批评此举“削弱美国竞争力”,而务实派认为“调整关税是缓解通胀的有限选项”。
中方回应与全球影响
中国商务部此前多次强调“关税措施损害双方利益”,主张通过对话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分析人士指出,若美方实质性削减关税,将有助于修复两国互信,并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性注入积极信号。
不确定性仍存
尽管政策风向转变,但特朗普一贯的“商人式谈判风格”可能将关税调整与中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让步挂钩。此外,共和党内部对华强硬派与温和派的博弈或将延迟最终决策落地。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刘 于 2019-04-24 09:56: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redian/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