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车市掀起新一轮价格风暴。传统豪华品牌宝马率先将主力车型5系裸车价拉至30万元以内,引发多品牌跟进“一口价”促销,行业竞争再度白热化。
一、宝马5系价格“跳水”,历史冰点引发连锁反应
终端优惠近15万元
北京多家宝马经销商透露,525Li M运动套装车型裸车价低至29.3万元,较指导价43.99万元优惠幅度近15万元。销售人员称“现车充足,价格仍有协商空间”。
部分经销商针对2024款老款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29.8万元,较常规优惠再降2-3万元,但仅限特定区域和库存车。
竞品被迫跟进
奥迪A6L:终端价跌破30万元,以价换量策略使其2月销量反超宝马5系近1倍。
奔驰E级:虽未大幅降价,但终端优惠后与宝马5系价格接近,形成直接竞争。
二线豪华与合资品牌:捷豹XFL、凯迪拉克CT6等车型价格同步下探至25万-35万元区间。
二、多品牌“花式促销”:从燃油车到新能源全面开卷
传统车企“以价换量”
福特领睿/领裕插混SUV分别推出14.28万元、16.98万元“一口价”,最高优惠3.7万元。
上汽名爵MG7限时定价10.99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进入“十万级”市场,自称“B级轿跑价格新标杆”。
新势力加码金融政策
特斯拉Model Y/Model 3推出3年0息、5年超低息贷款,月供最低2594元。
小米SU7 Ultra延续9万元首销权益,赠送碳纤维套件、终身智驾服务等。
三、价格战背后:行业利润承压与市场格局重构
企业财报亮“红灯”
北汽蓝谷2024年财报显示,新能源车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亏损进一步扩大。
上汽集团因燃油车市场萎缩、促销成本增加,毛利同比下滑。
设计争议与品牌策略失衡
第十一代宝马5系换代后因“墨镜式前脸”、取消经典挡把等设计引发争议,35岁以上客户流失率达40%。为挽回销量,终端优惠幅度突破25%,导致二手车保值率暴跌15%。
长期隐忧:透支品牌溢价
业内人士指出,豪华品牌频繁降价虽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将削弱品牌溢价能力。部分消费者认为“降价后的宝马5系与合资中高端车型差异缩小”,购车决策更趋理性。
四、行业展望:价格战常态化与技术突围
新能源车成主战场
随着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入局,智能驾驶、超充技术等创新成差异化竞争关键。宝马i5纯电版成交价下探至35万元,试图以“油电同价”策略抢占市场。
车企“降本”与“增效”并行
经销商建议引入AI监控系统,动态调整库存与促销策略。
车企加速转向模块化平台、一体化压铸等技术降本,以应对持续价格压力。
结语
2025年的车市“价格战”已从单纯让利演变为品牌、技术、服务的全方位博弈。宝马5系的“降价风暴”既是市场竞争的缩影,也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阵痛。如何在销量与品牌价值间找到平衡,将成为车企未来生存的关键课题。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4-09 08:57:4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redian/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