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正文

一季度743.8亿!常州外贸“进”入全球视野

  • 小磊小磊
  • 民生
  • 2022-07-06 16:18:00
  • 39

  

  在苏南这片经济活跃的土地上,常州市2025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外贸成绩单:743.8亿元的进出口总值不仅稳居苏南地区首位,更跃居江苏省第二位。这一数据背后,是常州制造业的韧性、新兴市场的开拓以及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仿佛一艘装备精良的货轮,在全球化浪潮中破浪前行。

  汽车产业:外贸增长的“引擎”

  常州的汽车及零配件出口以189.4%的惊人增速成为最大亮点,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涡轮增压器,为整体外贸注入强劲动力。其中,整车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尤为突出,反映出本地车企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渗透力显著提升。与之配套的零配件出口也保持12%的稳健增长,形成“整车带动配件、配件反哺整车”的良性循环。这种产业链协同优势,恰似古代运河上的漕运体系,各环节紧密咬合,推动货物高效流通。

  新兴市场:打破传统贸易的“地理边界”

  常州对东盟、金砖国家和拉美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增长8.2%、22.5%和显著幅度,展现出“向东盟要增量、向金砖拓空间、向拉美寻突破”的多元化布局。这种策略让人联想到15世纪郑和下西洋的贸易智慧——不以单一航线为依赖,而是编织多向度的商业网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常州企业提供了关税优惠和清关便利,类似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制度,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

  一般贸易占比84%:质量优于数量的“隐形冠军”

  2024年全年数据显示,常州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750.7亿元,占总额的84%,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这种高附加值贸易形态的持续扩张,意味着更多“常州智造”而非“常州代工”的产品走向世界。用历史视角看,这类似于明清时期江南从原料输出转向丝绸瓷器等高附加值商品贸易的产业升级。机电产品作为出口主力(全省机电出口达6256.2亿元),更印证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

  苏南第一的含金量:在“高手林立”中突围

  常州743.8亿元的一季度进出口额,放在苏南传统经济强市如苏州、无锡的语境下更显珍贵。其2.8%的年增长率虽看似温和,但考虑到全球贸易收缩的大环境,实则是“逆水行舟”式的进步。这让人想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常州纺织业在沪宁工业带中的差异化崛起——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深耕细分领域。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设备等赛道,常州同样展现出“小而精”的特质。

  历史镜鉴:从“漕运节点”到“外贸枢纽”的千年跨越

  常州自古因运河而兴,唐代已是“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的商贸重镇。今日外贸成就,恰似对这段历史的现代呼应。不同的是,古代商队依赖漕运官吏的调度,而今企业凭借RCEP等自贸协定自主开拓市场。这种从“制度性依赖”到“规则性参与”的转变,正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微观缩影。政治学者或许会注意到,地方政府在提供通关便利、组织海外展会等方面的角色,类似于传统社会中商会与官府的协同模式。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常州外贸的亮眼表现绝非偶然。它是制造业基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更延续了这座千年古城“通江达海”的商业基因。未来,随着“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比重的提升,常州有望在江苏乃至全国外贸版图上书写更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