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常州市以“常有安居”民生品牌为核心,通过住房保障、老旧小区焕新、人才安居服务等举措,构建起多层次、全周期的安居体系,让市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一、住房保障兜底:织密民生安全网
常州市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分层次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难题。2024年,全市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325套(间),基本建成12241套(间),累计开工(筹集)总量达6.5万套(间)。天宁区郑陆镇大宁佳苑定销商品房项目于2024年12月交付,433户居民实现“安居梦”,老旧小区改造与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全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54个,惠及1.67万户家庭。
针对青年人才,常州创新打造“人才公寓在线”平台,集成政策申请、补贴发放等服务,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1.78万套(间),吸引超35万人才“拎包入住”,形成“规建运管服”全链条服务模式。
二、老旧小区焕新:从“忧居”到“优居”
老旧小区改造是“常有安居”的重点工程。2024年,全市完成3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310个。以钟楼区永红片区、经开区工房片区为试点,探索“旧改+片区更新”模式,打破围墙限制,整合内外空间,打造火车头广场、体育场等共享空间,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引入特色商业,实现功能与品质双提升。
兰陵街道工二社区91幢居民许立新感慨:“改造后,空中‘蜘蛛网’消失了,车位整齐了,河边还增设了钓鱼位,住得舒心!”该小区通过管线入地、文体广场建设等举措,从“脏乱差”蜕变为“景观房”,成为老旧小区焕新的缩影。
三、智慧赋能:居住品质再升级
常州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扩面提速”,2024年完成加装电梯186部,累计达524部,居全省前列。同时,为保障房小区加装电梯43部,惠及特殊困难群体。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同步推进,全年新增公共充电桩501个,缓解新能源车充电难题。
在经开区,适老化改造与智慧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烟感报警器、物联网装置等设备纳入改造清单,补贴上限提升至15000元,惠及近2000户家庭。79岁的孙晓明点赞:“智能手环和烟感报警器让生活更安全,幸福感满满!”
四、城乡融合:绘就全域宜居图景
常州统筹推进城乡居住品质提升。农村地区实施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2024年改善1.51万户农民住房条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城市生态方面,口袋公园、生态湿地遍布全域,“城在绿中”的生态体系成为市民休闲标配。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乐居”,常州以“常有安居”擦亮民生名片,让“住在常州”成为幸福的代名词。正如市民所言:“这里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与城市连接的起点。”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21-02-11 16:0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minsheng202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