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涌,太湖潋滟,常州以其“北倚长江,南濒太湖”的独特地理坐标,在新时代发展中持续释放生态与人文融合的澎湃动能。这座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正以水为脉,串联起历史文脉与现代产业,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江一湖:水网交织孕育千年文脉
常州北临长江,坐拥25.8公里江岸线,南接太湖,7.3公里湖岸线串联起滆湖、长荡湖等水系,形成“通江成网”的航道格局。自古水运兴盛,石桥林立,城内河道密度曾达“每平方公里23座桥”,新坊桥(南朝)、文亨桥(明代)等古桥至今仍见证着“百桥之城”的交通智慧与建筑艺术。长江畔的录安洲岛生态林与太湖岸的天目湖碧波,更成为市民亲水乐活的生态地标。
古今交融:从“觅渡精神”到“新能源之都”
长江与太湖不仅滋养了常州的水乡气质,更孕育了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明代觅渡桥虽已消失,但其承载的“上下求索”精神历久弥新——从瞿秋白“觅渡”革命之路,到现代“新能源之都”的崛起,常州始终在探索发展新路径。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238亿元,理想汽车等企业在此扎根,街头绿牌车、光伏屋顶、智能车间彰显“新质生产力”活力。
生态赋能: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实践
常州坚持“共抓大保护”,打造“长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长江大保护展示馆、生态科普基地等阵地,推动江豚、黑翅鸢等珍稀物种回归。太湖治理中,通过源头控污、生态修复,实现水质持续改善,滆湖、长荡湖湿地成为鸟类栖息天堂。新北区创新“幸福船员”党建基地,将文明实践融入沿江生态廊道建设,形成“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示范样本。
水城共生:文旅经济激活“东方威尼斯”
依托“一江一湖”,常州深挖“水文化”旅游潜力。春秋淹城遗址、青果巷历史街区再现吴风雅韵,天宁寺梵音与运河畔舣舟亭共构文化景观;数字化升级让千年古桥“开口讲故事”,“百桥之城”正通过智慧文旅向世界展示东方水城的独特魅力。
常州,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正以长江为弓、太湖为弦,射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的。北岸江涛激荡创新潮涌,南畔湖光映照生态画卷,一幅“强富美高”的现代化蓝图渐次展开。
本文由作者笔名:晓晓 于 2020-09-10 10:06: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minsheng202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