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正文

市民力量汇聚滆湖保护 共建生态常州新图景‌

  • 小张小张
  • 民生
  • 2020-06-09 16:15:00
  • 128

  

  常州,2025年4月9日‌——作为太湖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地,常州滆湖近年来通过创新机制引导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形成了“政府主导、司法护航、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从主题公园的科普教育到生态修复的志愿行动,市民正以不同形式为滆湖保护注入活力。

  沉浸式教育实践:河长制主题公园成新地标‌

  武进滆湖河长制主题公园自2025年3月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课堂”。园内2.6公里滨水步道串联起河长制发展历程展区、水文化故事长廊和传统水利设施体验区,通过互动装置、AR技术生动展示滆湖治理成果。市民在操作木质水车、观察水下监测设备的过程中,可直观理解水生态系统运行原理‌。

15.png

  司法实践引领公众参与:增殖放流与巡回审判结合‌

  滆湖环境资源法庭联合渔政部门开展的“共守一方碧水”活动引发社会关注。在2025年4月的生态修复行动中,法庭将非法捕捞案件巡回审判现场搬至揽月湾广场,28万尾花鲢鱼苗经市民代表亲手放流,既实现“以案释法”,又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活动同步发放《文明垂钓倡议书》等普法资料千余份,建立市民监督举报快速响应机制‌。

  巾帼力量守护母亲湖:普法宣传融入节庆文化‌

  2025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滆湖渔管委与气象部门联合推出“生态+气象”普法活动。女性工作者化身“法治宣传员”,在揽月湾广场通过情景剧演绎、气象灾害案例解析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渔业法》与十年禁渔政策。活动创新采用“芳香手工制作+生态知识问答”模式,吸引500余家庭参与互动‌。

  青年学子科技赋能:跨省调研助力科学治理‌

  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团队于2024年7月开展的滆湖生态调研,开创了高校与地方协同治理新模式。9名环境专业学生运用溶解氧检测仪、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完成12个点位水质采样分析,形成《滆湖面源污染治理建议报告》,相关数据已纳入武进区“智慧滆湖”监测系统‌。

14.png

  全民行动常态化:从放鱼节到生态监测员‌

  滆湖保护行动呈现常态化趋势:

  历史传承‌:自2011年首届滆湖放鱼节起,累计超百万市民参与增殖放流,2025年新增“市民认养鱼苗”线上平台‌;

  科技互动‌:环湖38公里岸线布设60处“生态监测驿站”,市民通过扫码即可上传水质异常照片,参与“透明度挑战赛”‌;

  志愿体系‌:成立“滆湖卫士”志愿联盟,涵盖渔民转型的护水员、企业环保义工等2000余名成员,全年开展巡湖护鸟、蓝藻打捞等行动‌。

  滆湖的治理实践表明,市民参与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助推器”,更成为凝聚城市认同感的文化纽带。随着环湖生态湿地链建设的推进,这片承载着常州人乡愁的湖泊,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现代生态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