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美食地标
常州双桂坊美食街承载着千年文脉,其名源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丁氏兄弟同科登第的佳话,取“双双蟾宫折桂”之意。这条全长400米的街巷,自宋代便是常州饮食业的核心区域,老天泰、马复兴、银丝面馆等百年老店曾云集于此,铸就“常州第一街”的盛名。历经城市变迁,2009年常州政府以恢复传统名点、弘扬美食文化为初衷,在原址重建双桂坊美食街,使其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化地标。
传统与创新的味觉交响
今日的双桂坊分为地上仿古街区与地下美食广场,既保留老常州记忆,又融入新潮体验。街内汇聚银丝面、四喜汤团、加蟹小笼包等经典名点,尤以半山亭的桶贴大麻糕、蟹黄汤包等招牌美食吸引食客慕名而来。兴隆园菜馆作为三大甲级饭店之一,以蟹粉狮子头、汽锅凤爪等淮扬菜系延续着“舌尖上的老常州”记忆。近年来,街区引入西班牙餐厅、日料等多元风味,形成传统与异域美食的碰撞。
诚信为本的“双桂坊模式”
“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是双桂坊的立身之本。2012年中央文明办在此召开全国现场会,将其诚信经营理念推举为行业标杆。商户需通过道德讲堂培训、签订诚信协议后方可入驻,食材溯源与透明化操作成为常态。这种以道德为根基的“双桂坊模式”,使其荣获“中华餐饮名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市井烟火中的文化新生
漫步双桂坊,青砖灰瓦间飘散着麻糕的焦香,地下美食广场人声鼎沸,年轻游客举着手机记录美食制作过程。街区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非遗技艺,开发预制菜电商渠道,让老字号触达更广人群。2024年改造升级后,增设沉浸式文化展区,以AR技术重现北宋科举场景,实现“品美食、读历史”的深度体验。
记者手记
从北宋书卷气到现代烟火气,双桂坊用千年的坚守诠释着“食以载道”的真谛。这里不仅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一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创新探索的缩影。正如常州市民所言:“双桂坊的味道,是乡愁,也是未来。”
(注:文中提及商户及活动信息截至2025年4月)
新闻背景延伸
数据:双桂坊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老字号商户平均经营时长超30年。
荣誉:全国文明单位、江苏老字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
近期活动:2025年清明文化周推出“宋韵食集”,复原宋代点茶、花炊鹌子等古法菜肴。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百晓生 于 2018-04-10 06:55: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minsheng202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