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正文

AI赋能时空对话:常州数字技术活化红色记忆

  • 常州百晓生常州百晓生
  • 民生
  • 2025-04-08 10:05:59
  • 28

  

  当历史影像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在常州展开。在常州市军休干部事迹展陈馆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醒——那些定格在黑白相纸中的革命前辈,正以数字生命的形态与当代青年展开跨时空对话。

  在展馆的智能交互区,参观者只需轻扫二维码,就能见证数字奇迹的诞生:褪色的军装重现橄榄绿的生机,静止的面容漾起温暖的笑意,军休干部们或挥手致意,或挺直腰板行起标准军礼。AI修复技术不仅为影像注入动态活力,更通过面部表情模拟算法还原人物神态,让每位革命先辈的形象都如同穿越时光而来。

  "看着张振华老战士眼角的皱纹渐渐舒展,仿佛听见他在讲述淮海战役的烽火岁月。"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李薇在交互屏前驻足良久。这项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科技企业研发的"红色记忆活化系统",已对馆藏378件珍贵史料进行数字化再造,通过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等技术,构建起可交互的立体历史场景。

  技术团队特别开发了"精神图谱解析模块",将每位军休干部的革命经历转化为可视化的时空轨迹。当参观者触碰电子屏上的勋章图标,AI系统即刻调取关联的战役地图、历史影像和口述实录,形成多维度的精神传承图谱。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炫技,而是对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项目负责人介绍,系统内嵌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根据参观者年龄、职业特征智能匹配叙事角度。针对青少年群体,系统会自动生成沉浸式剧情互动;面向党员干部,则侧重呈现思想理论深度。

  在数字化赋能下,红色教育正突破单向传播的局限。馆内设置的"精神传承接力站",允许参观者录制自己的感悟视频,AI系统将这些影像与历史资料智能合成,形成代际对话的数字档案。截至目前,已有2300余段跨时空对话被永久收录进红色基因数据库。

5.png

  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构建"云上红色记忆馆",计划通过VR全景技术还原重要历史场景。未来还将开发"AI精神导师"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让参观者能与数字人物进行实时对话。这些创新探索,正推动红色教育从平面展示向立体感知进化,让革命精神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