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登月高分子集团智能化车间里,工业交响曲正激昂奏响。秸秆与海绵边角料经过高温熔融重组,蜕变成建筑防护新材料,氤氲的蒸汽中升腾着循环经济的蓬勃生机。集团董事长邓金根站在中控大屏前,注视着即将"出海"的环保建材生产线——这个由常州市安徽商会牵线构建的跨省产业协同项目,正在长三角与皖江经济带间架起绿色桥梁。
"商会的信用背书与技术共享机制,让我们敢在家乡马鞍山投资软木项目。"邓金根所说的,正是该集团通过商会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落地的循环经济样板。依托常州总部的技术输出,利用皖北丰富的农林剩余物,建成"秸秆—环保建材—建筑防护"全产业链,每年转化工业固废超3万吨,其自主研发的固废再生技术已获6项国家专利。
这种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在常州异地商会生态中并非个例。江西商会成员企业伟通工业设备落户常州后,通过商会"技术共享池"获得智能制造升级方案。其自主研发的MAX生产管理系统,整合了商会内12家企业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公司总经理夏建明指着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说:"与星宇车灯等商会伙伴共建智慧供应链后,产品交付周期压缩15%,今年首季订单同比激增40%。"
从常皖两地的循环经济实践,到长三角智能制造的技术耦合,常州57家异地商会正以"情感纽带+资源枢纽"的双重角色重塑产业生态。通过搭建产业链要素对接平台、建立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促成600余家会员企业形成跨区域协作网络。统计显示,商会企业间技术共享率提升至58%,配套协作规模年均增长23%,构建起"乡情引商—技术赋能—价值反哺"的产业协同新范式。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异地商会既是资源错配的破局者,更是价值创造的催化剂。当登月集团的新型环保建材装车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伟通设备的智能生产线为新能源车企注入创新动能,这些跨越地理界限的产业协作,正在书写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4-08-15 06:3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