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创新实践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7日
作为长三角地区“智造名城”,常州通过聚焦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与文化赋能,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实践案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产业创新:从制造到“智造”的突破
理想汽车“超级工厂”引领新能源革命
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的理想汽车全球最大生产基地,2024年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10万辆,自主研发的5C超充技术将充电效率提升至“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该基地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黑灯生产”,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抢占全球制高点
中创新航研发出全球首款“顶流”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破解低温续航衰减难题,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配套储能系统。蜂巢能源打造的短刀电池生产线,采用AI视觉检测技术,将产品缺陷率从百万分之五十降至百万分之一。
合成生物产业开辟新赛道
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建成亚洲最大合成生物研发中试平台,成功培育出“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使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淀粉的效率提升至自然光合作用的8.6倍,相关技术获23项国际专利。
二、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赋能升级
“智改数转网联”标杆实践
今创集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高铁座椅从个性化定制到交付的全周期由45天缩短至7天,设备联网率达100%,获评全球“灯塔工厂”。
智慧能源管理创新
天合光能打造的“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系统,在溧阳建成国内首个县域级能源互联网,整合2.3万个分布式电源点,年调峰能力达50万千瓦,减少碳排放12万吨。
三、文化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高铁新城文化矩阵建设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一核四方”文化体系,包括国风读书场、生态音乐节等场景,将孟河医派传统文化融入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开发AI中医诊疗系统,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
大运河数字孪生工程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通过3D激光扫描和区块链技术,完成135处文保建筑的数字建档,上线AR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手机与苏轼、唐荆川等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
四、城市更新:科技赋能民生改善
智慧社区试点
钟楼区建成全市首个“全龄友好”智慧社区,通过AI物联设备实现独居老人安全监护、儿童活动区域智能预警等功能,加装电梯工程采用“共享电梯”模式,居民使用付费下降60%。
生态修复创新
长江常州段应用“生态浮岛+微生物活化”技术,建成2.6公里滨江湿地公园,水体透明度从0.3米提升至1.5米,濒危物种江豚重现率达年均15次观测记录。
常州以“创新案例群”构建起新发展格局,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8.3%,持续擦亮“国际化智造名城”的金字招牌。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百晓生 于 2025-04-07 08:20:0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