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2025年银行业加速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全面收紧‌

  2025年银行业加速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全面收紧‌

  

  2025年4月6日‌——近期,国内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宣布停止或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这一趋势自2024年起持续发酵,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有超50家银行机构跟进,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地方中小银行,标志着银行业对传统无卡现金业务的全面收缩‌。

  

  463.jpg

   一、最新调整动态

  

  招商银行‌

  

  4月9日起,招商银行正式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该行在公告中明确,此举系“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目前,客户仍可通过ATM机插卡或使用手机银行扫码取现功能完成交易‌。

  

  此前,该行已逐步压缩无卡业务范围。例如,2024年6月暂停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功能,现金智能柜等设备同步停用相关服务‌。

  

  国有大行与股份行‌

  

  工商银行自2024年4月17日起,暂停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推荐客户通过扫码或插卡方式完成取款‌;

  

  交通银行于2024年5月24日停止手机银行预约取款服务,但保留智能机具有卡取款及扫码取款功能‌;

  

  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亦在2024年陆续关闭无卡存取款相关服务,仅保留刷脸取款、二维码取款等替代方式‌。

  

  地方中小银行‌

  

  2024年12月,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取消自助设备“预约取款”“无卡存款”功能,引导用户通过柜台或绑定第三方支付工具办理业务‌。

  

  二、调整动因分析

  

  安全风险与监管压力‌

  

  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近年强化对反洗钱、电信诈骗的管控,要求银行压降高风险业务。无卡存取款因身份核验门槛较低,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调整重点‌。

  

  某江浙沪银行人士称,2024年电信诈骗案件中,约30%涉及无卡交易漏洞,迫使银行加速整改‌。

  

  业务成本与使用率‌

  

  券商分析指出,无卡存取款功能使用率不足5%,维护成本却占ATM运营总费用的15%-20%。银行倾向于将资源转向线上化、智能化服务,如手机银行内嵌功能或刷脸认证‌。

  

  三、用户应对与行业影响

  

  替代服务方案‌

  

  当前,多数银行推荐客户使用以下方式替代无卡存取款:

  

  扫码取款‌:通过手机银行扫描ATM二维码完成交易(单日限额普遍为2万元)‌;

  

  刷脸取款‌:依托生物识别技术,在支持设备上直接认证‌;

  

  传统插卡交易‌:持实体银行卡办理存取款‌。

  

  行业转型方向‌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银行正从“便捷优先”转向“安全与效率并重”。例如,招商银行将资源投入智能柜台与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2025年一季度相关交易量同比增25%‌。

  

  部分中小银行则通过接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提供银行卡绑定快捷服务,弥补线下渠道收缩的影响‌。

  

  四、未来展望

  

  此次调整被视为银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必经阶段。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无卡存取款业务收缩不会影响基础金融服务,反而推动银行优化身份核验技术,为“无感金融”时代奠定基础‌。

  

  (注:本文引用数据截至2025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