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41.5%!一季度常州工业占比领跑江苏

  

  制造业的根系一旦深深扎入土地,便会在春风化雨中生长出参天巨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建邑史的江南古城,在机器轰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2025年首季经济数据揭晓之际,常州以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5%的亮眼成绩,在江苏十三座城市中拔得头筹,犹如青铜鼎上篆刻的铭文,为长三角工业版图增添新的注脚。

  制造业底盘:41.5%的占比如何炼成

  当春潮漫过运河古闸,常州工业经济的潮位线已攀升至历史新高。每100元GDP中,就有41.5元来自制造业创造的价值,这个数字相当于在苏南经济强手如林的赛道上,率先完成产业结构的质变跃迁。若将时间轴拉长观察,这个比重较去年同期又提升了0.8个百分点,如同陶轮上渐次成型的胚体,展现出制造业根基持续夯实的轨迹。

  增长引擎:双位数投资背后的工业密码

  12.7%的工业投资增速,恰似给产业发动机注入高标号燃油。这个高出全省平均2.9个百分点的增幅,推动着68个省级重大工业项目如同齿轮般精准咬合——92.2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已完成年度计划的28.2%,相当于在季度沙漏尚未流尽时,已提前铺就全年发展的路基。其中13个新建项目的破土动工,更像是在工业图纸上落下的第一笔墨痕。

  动能转换:新增长极的破茧时刻

  在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交汇处,200家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正迸发14.8%的产值增幅。1200亿元规模的创新集群,如同运河支流汇聚成网,既延续着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因,又孕育出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雏形。这种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恰似古籍修复师在故纸堆里寻得新篇,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时代创造力。

  区域竞合:苏南模式的迭代样本

  8.8%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苏南五市中摘得桂冠,这个成绩单背后藏着区域经济角逐的深层逻辑。当"苏南模式"步入不惑之年,常州用工业开票销售4871.7亿元、同比增长8.7%的实绩,为传统发展范式写下新解。这种转变犹如古籍刻本遇上数码印刷,既保持传统制造业的精髓,又融入智能化改造的现代元素。

  站在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坐标系上回望,常州制造业的振兴之路恰似青铜器的锻造过程——需经采矿、冶炼、浇铸等多重工序淬炼。41.5%的占比不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两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百万产业工人用智慧与汗水浇筑的现代工业文明图腾。当智能制造遇上历史文化名城,这场正在进行时的产业变革,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考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