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茅山森林世界:生态修复典范变身长三角绿野仙踪

  

  初秋的茅山南麓,3000亩次生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片曾因矿产开采满目疮痍的山体,如今以"茅山森林世界"的新身份,成为沪宁线上生态旅游新地标。作为江苏省首个矿山生态修复型5A景区,其"治愈系"森林景观与沉浸式自然体验,正重塑着人们对生态经济的认知。

  矿坑蝶变:废墟中长出的生命博物馆‌

  沿着12公里生态廊道深入景区,直径1.2米的香樟树冠交织成绿色穹顶。这片由中科院南京分院全程技术指导的森林群落,保存着华东地区最完整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每棵树的定位都经过生物多样性测算",景区生态总监李墨介绍,通过"拟自然造林"技术,矿渣区已恢复出包含356种维管植物的立体森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松雀鹰等23种野生动物在此安家。

  最引人注目的"大地伤痕"展区,裸露的矿岩断面与葱郁的植被形成震撼对比。三维测绘数据显示,经过6年土壤改良,这里表层腐殖质含量从0.3%提升至8.6%,水土流失量下降97%。曾经的采矿巷道改造为地心探险隧道,岩壁上新生的蕨类与苔藓,见证着生态自愈的奇迹。

16.png

  自然教育:让城市基因重连山野‌

  "这片栎树叶的锯齿边缘藏着防啃食密码。"在森林导师带领下,30组家庭正进行自然观察。作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景区开发了18门原创课程。从年轮解码到夜观昆虫,每个体验环节都植入生态知识点。智能导览系统通过AR技术,让游客手机扫描即可获取周边300米内的生态数据。

  星空营地每晚举办的天文沙龙,已成为长三角观星爱好者的聚集地。海拔189米的瞭望台上,专业级天文望远镜可观测到7等暗星。"当城市光污染让银河消失,这里能看到5000多颗恒星",天文爱好者陈先生感叹,女儿第一次见到北斗七星时的欢呼,比任何玩具都让他感动。

  低碳实践:构建可持续旅游样本‌

  景区内,28栋木屋全部采用CLT正交胶合木技术,碳排放量仅为混凝土建筑的1/5。光伏路面、生物降解厕所、雨水收集系统构成的闭环体系,使单位游客碳足迹较传统景区降低63%。今年8月,其自主研发的"碳积分"系统上线,游客骑行发电、垃圾分类等行为可兑换文创产品,已有7万人次参与。

  这种绿色理念正在产生经济效应。周边村民组建的有机农场联盟,通过景区渠道年销售生态农产品超千万元。"森林治愈师""自然记录员"等新职业的出现,带动本地就业占比达82%。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该项目综合收益达传统开发模式的3.2倍。

  "我们修复的不只是山林,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景区总经理王林表示,随着二期竹海温泉项目启动,这里将打造中国首个"零废弃度假区"。当晨雾散去,森林小火车鸣笛穿过枫杨林,持续进化的生态故事,正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