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在中车新能源风电传动系统产业化基地组装试验区,近百台10兆瓦的风电齿轮箱整齐排列,机械臂与技术人员协同作业,仿佛一支精密运转的交响乐团。这里的工作人员轮班值守,确保设备调试24小时不间断——这只是遥观镇31个重点项目建设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重大项目集群的磁吸效应
作为“2024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前45强的新晋成员,遥观镇的产业版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2025年开年,该镇已有翎颂、中车等2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占常州经开区入选总数的半壁江山。若将时间轴拉长,过去18个月里,总投资182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已完成70%投资进度,其中长海、新誉等龙头企业项目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这种加速度的背后,是“超3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1个、超1亿元项目12个”的阶梯式项目矩阵。如同搭建产业金字塔,顶部的百亿级项目形成技术引领,中部的十亿级项目构建产业链条,底部的亿元级项目则夯实基础配套,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态格局。
新能源赛道的“齿轮咬合”逻辑
走进中车大功率行星传动系统一期项目现场,20米高的风电联合主体厂房已初具规模,工程师们正在调试全球领先的齿轮箱检测平台。这个总投资超15亿元的项目,将实现风电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突破,其精密程度堪比“在百米高空绣花”——每个齿轮箱需承受相当于300头非洲象重量的动态载荷。
这样的技术攻坚并非孤例。遥观镇紧扣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目标,将“四特三新三潜”产业定位(即四大特色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三大潜力产业)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5%的强劲势头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同步攀升至29.1亿元,同比增长16%,如同给传统制造业装上“数字神经系统”。
要素保障的“全周期护航”体系
项目加速度的背后,藏着套独特的“招推服”一体化管理密码。从土地审批到环评验收,从人才引进到金融支持,镇政府搭建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可量化至78个关键节点。以大明路东侧的中车项目为例,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仅用23天,比常规流程压缩60%以上,这种“拿地即开工”模式已成为标配。
更值得关注的是要素配置的精准度。通过建立重点项目要素需求库,政府提前储备300亩工业用地指标,配套建设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并创新推出“电力预装”服务——在项目开工前完成变电站扩容,避免建设中途因电力不足“卡脖子”。这种超前布局,犹如为赛车手提前修好加油站。
从制造车间到创新极点的跃迁
在长海复合材料数字化车间,AGV无人搬运车沿着激光导航路径穿梭,5G网络实时传输着每台设备的运行数据。这个入选省重大项目的生产基地,将碳纤维制品良品率从82%提升至95%,单位能耗却下降18%,诠释着“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注脚。
这种创新裂变正在多点开花:新誉集团研发的智能驱动系统填补国内空白,翎颂新材料的高性能膜材料打破国际垄断。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65%,研发投入强度达3.2%,较三年前翻番。创新要素的聚集,让这个传统工业强镇蜕变为“技术策源地”。
春天的故事仍在续写
站在留道路南侧的山坡远眺,中车项目二期工地的桩基施工正如火如荼。据规划,这个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基地投产后,可年产风电齿轮箱5000台,满足2000万千瓦风电机组需求——相当于为长三角地区每年新增一个中型城市的清洁用电量。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遥观镇正以每月平均2.6个项目的落地速度,朝着“五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疾驰。当春日的暖阳洒在忙碌的工地上,那些钢筋水泥的碰撞声、设备调试的蜂鸣声、数据终端的提示音,共同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镇域篇章。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17-04-19 09:5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