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政策引领,试点先行
常州市凭借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优势,于2025年4月入选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成为江苏省唯一试点城市。此前,常州已出台《智能电网和低碳园区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分阶段推进近零碳园区建设,宋剑湖光电科技港等7家试点园区正围绕“能源供给零碳化”统筹推进光伏、储能项目。
技术创新,场景落地
车网互动双向赋能
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率先在公交领域开展车网互动示范,组织390辆新能源车、9个充电站点参与电网填谷辅助服务,聚合1.5万千瓦可调负荷。
通过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常州试点社区的新能源汽车可化身“移动储能单元”,在用电低谷期充电、高峰期反向放电,实现削峰填谷。2025年计划建成首批试点社区,并配套峰谷电价激励政策。
智能微电网协同增效
金坛区波仕曼制衣公司通过工业园区智能微电网,整合光伏发电、储能设备、V2G充电桩等,实现谷电、工业余热等多能协同。该系统每年可减少64%的蒸汽生产碳排放,助力企业通过欧盟碳排标准认证。
宋剑湖光电科技港建设储能电站,每年可削峰填谷电量455万度,光伏发电100%就地消纳,园区整体碳排放量减少26.1%。
产业协同,生态构建
常州新能源产业生态圈覆盖“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全链条,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60%以上,动力电池产销量领跑全国,比亚迪、理想等龙头企业带动340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整零协同”生态。
未来布局,绿色图景
常州计划通过“车-桩-网”协同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从单向充电向“双向互动”升级。至2026年,全市将建成“中心城区5分钟充电服务圈”,并依托“常畅充”平台实现车桩互联、充放电智能调度。同时,虚拟电厂技术将规模化应用,聚合分散的电动汽车储能潜力,提升电网对风光等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
常州正以“低碳化、智能化”为目标,加速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的“常州模式”,为全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样本。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张 于 2023-06-07 16:2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