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常州高新区:绿色脉动激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常州高新区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正通过能源革新、生态修复、产业升级等多维布局,勾勒出一幅“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图景。

  绿色能源网络:从“毛细血管”到全域覆盖

  2025年3月,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微电网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投运,供能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4200万千瓦时。这一“绿能微网”通过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为楼宇、厂房、电动汽车等提供稳定绿电,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毛细血管”‌。常州高新区同步推进“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三年内培育300个微电网项目,并推出全省首个微电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平台,为区域能源转型提供定制化路径‌。

4.png

  生态修复:长江岸线“含绿量”持续攀升

  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清零”后,常州高新区建成沿江十里生态长廊,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居全省第一‌。新龙生态林的再生水利用工程日均引入8万吨再生水进行生态净化,构建起“湖城一体”的生态网络。三江口公园内的生态文明宣教基地,成为全市首个生态环境教育标杆,PM2.5浓度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稳居全市前列‌。

  绿色产业创新:从循环经济到尖端材料

  中天钢铁集团的分盐结晶项目将工业废水“变废为宝”,建成国内首个一步到位分盐系统;信承瑞技术公司研发的高强高导铜镁合金材料,保障高铁时速350公里下的稳定供电,成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典范‌。与此同时,君华特种高分子材料公司突破医用PEEK材料“卡脖子”技术,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

  制度保障:政策“能量包”激活绿色动能

3.png

  常州高新区先后出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促进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政策举措》,通过资金奖励、税收优惠、产学研协同等组合拳,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活力。与国网江苏电力共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微电网商业运营模式”,助力新能源产业链扩容‌。

  结语‌

  从“绿色微网”到“长江绿廊”,从循环经济到尖端材料,常州高新区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正成为长三角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未来,这片创新热土将继续以绿色脉动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强音。